以大胆探索开创新局
发布时间:2023-2-15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敢闯敢试、大胆探索。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许多难题亟须破解,需要党员干部鼓足大胆探索的勇气,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储备知识技能是前提。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才能夯实敢闯敢试、敢打敢拼的思想根基,大胆探索起来才有底气和定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茫、不知而迷、无知而乱”的被动局面。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兴学习之风,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努力学深悟透干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了解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生态等各方面知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化解重大矛盾的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遇事才能拿出技高一筹的周全办法,不断积蓄敢冲锋、勇担当的素质能力。
团结依靠群众是根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想要战胜比以往更多的风险挑战,谋划更加务实的思路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遭遇这样的失误、那样的失败,脱离群众、与群众隔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必须学会做群众工作,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充分发扬民主、聆听各种意见,重视群众质疑、反对、批评的声音,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方式方法,确保各项决策充分反映民意、维护群众利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虚心向党员群众请教,注重从基层的创新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从基层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成长进步的营养,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防范化解风险是底线。古人讲,“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的过程伴随风险和利益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事业发展带来损失,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精准研判走势,科学预判形势,才能精准识变、科学应变,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赢得工作主动。防范化解风险,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下实力、出实招、谋实策、求实效,不好高骛远、层层加码,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每项工作探索、每件创新事项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吹响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时代号角
发布时间:2023-2-15
书记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百年间,中国我党人用不屈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傲然挺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不变信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不变初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赓续奋进,吹响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时代号角,跑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度”。
坚定“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战略定力,矢志不渝扬志气。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源于一代代我党人前赴后继,点亮理想之光、点燃信念之火,初心向党、历久弥坚。从“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到“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余秋里……我党人对祖国的赤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始终坚如磐石、代代相传。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想信念永驻心间,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以铁一般的信仰、钢一般的意志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厚植“百姓利益大于天”的民生情怀,初心不变壮底气。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独立自由到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始终紧盯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致力于为人民创造安定和谐的幸福生活。无论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公仆”焦裕禄,还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一批批优秀我党员用实际行动展示着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风貌,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汇聚起9671.2万颗“初心”迸发的磅礴力量,以“真挚初心”换取“朴实民心”,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托举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攻坚克难增锐气。中国我党的奋斗历程,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可谓艰苦卓绝、道路坎坷。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从“落后挨打”到“富强民主”,我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脊梁”,面对神州陆沉、百姓困苦,不畏强权、抵御外辱,他们从未想过屈服,从未停止对光明的求索。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越来越多的我党人自觉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奋斗征程中,贫瘠干涸的荒沙土地变成了景色秀丽的绿水青山,封闭落后的贫困乡村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全面小康……然而,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征服“娄山关”、闯过“腊子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矢志奋斗中创造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多一些“烟火气”让宣讲“更够味”
发布时间:2023-2-15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要着力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广大基层宣讲工作者要切实领会,用心琢磨,多一些“烟火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够味”,切实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多一些乡音土语的“烟火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土味更足”。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需要更加“接地气”,多一些微言大义,少一些书面语言,想办法将深刻的理论讲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乡土味道”,教育引导群众真心实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员干部在进行宣讲时,要带着满怀热情,注重与人民群众产生良好共鸣,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全面把握好群众真正想听的是什么、真正在意的是什么,着力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直抵人心,赢得百姓的衷心拥戴和信任。
多一些贴近生活的“烟火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味更真”。党的二十大精神高瞻远瞩,内涵丰富,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由于覆盖面积广泛,学习需求多样,党员干部需要牢牢抓住关键、把握重点,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心用力用情聚焦群众所需,回应群众关切。要全面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急盼愁难”的现实问题,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活教材”,绘声绘色地向人民群众阐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让群众感兴趣、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使理论宣讲真正带着温度走进群众心坎。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