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常话”更有“群众味”

 

让“家常话”更有“群众味”

发布时间:2022-12-6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有一种关系是想分享的时候就发消息给对方,不在意回复与否,甚至可能忽然中断聊天,回来能接着继续聊,不担心突然结束会不会很尴尬,不顾虑任何事情的友谊状态。这种友情形态没有任何的负担,只存在高度的信任与坦诚。干部与群众也应如此,党员干部如“水”,百姓似“鱼”,营造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需要每一个干部的不懈努力,只有保障每一个人民都能够得到实惠,才能让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学会将“百姓声”化为群众交流的“敲门砖”。学会说农村话,说交心话,说谦虚话,既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检验干部是否真心帮扶的标准。正如书记同志在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说得那样,“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年轻干部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说的话必须要让人家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做到会“唠嗑”、能“唠嗑”。只有把讲群众语言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讲礼貌话、讲客气话、顺心话,与群众的沟通方可细水长流。

善于将“家常话”化为群众工作的“计划书”。群众看干部,最重要的不是看下过多少村,而是看送去多少“心”。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会对群众有真情,才能听得到群众的心声,真正接到“地气”。讲得高高在上,普通群众听不懂;讲得千篇一律,老百姓也不爱听。只有经常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背街里巷,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站在一块田地里,在交流中加深对群众语言的理解,在交流中深化与群众工作的细节,不空口许诺,不说花言巧语,在言谈举止上与群众保持一种自然的亲近,他们认为你“实诚”,自然就会掏出心窝子,打开话匣子。长此以往,在群众中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群众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自然也能做好让“人民满意”的件件“小事”了。

回头将“泥土气”反馈到群众“心窝子里”。会说“群众话”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也不是在书上纸上看看就会的,而是要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实践交流,俯下身子,多与人民群众拉拉家常,多接“地气”,沾沾“土气”,说话才会更有“群众话”的味道。走到群众中间去才发现,能让群众记住的好事,并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反而是一些“草根细事”。干部为群众做一件好事,群众就记住干部一份亲情,这份亲情叠加起来,往往可以模糊家庭血缘的界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不断改进作风,增强能力,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为民之事,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满足好人民的需求。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

公文材料

安康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谈二十大心得体会

2023-1-31 9:47:31

公文材料

学习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心得汇编(22篇)(20230118-0121)

2023-2-1 16:28: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