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不妨多些“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6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讲究“学贵有疑”,认为“没有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缺乏”,学问就难以长进。书记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应增强问题意识,既要会打“问号”,又要常打“问号”,还要能解“问号”,方能在新征程上交出令国家、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问题意识”始于会打“问号”。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大多源自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从逻辑上看,倘若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成了“无基之台”。故此,党员干部要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辨能力中弄清楚怎么打“问号”、打什么“问号”。要善于学习,常怀“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追求,每读一书、每做一事都细究其理、穷原竟委,持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能力。要敏于观察,保持“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的态度,以细心、细致、细微对待工作、对待群众,从小事中找到方法,在细节处发现问题。要勤于思考,深化“行始于思,行成于思”的认识,学会在打“问号”的过程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持续增强对问题的鉴别力和敏锐性。
“问题意识”在于常打“问号”。毛泽东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而矛盾的普遍性规律揭示了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党员干部要在推动工作时紧扣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多打“问号”、常打“问号”。要事前打“问号”,打破循规蹈矩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深入“咀嚼”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工作要求,把具体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谋定而后动。要事中打“问号”,克服怠惰因循的“退缩心理”和“畏难情绪”,全面“消化”工作推进中的正、负反馈,持续调整思路、优化措施。要事后打“问号”,破除小成即安的“自得思想”和“自满心态”,在取得成绩时、完成任务后及时“反刍”,在总结反思中“更上一层楼”。
“问题意识”终于能解“问号”。增强问题意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所以,党员干部要把解决问题作为思考问题、谋划部署、执行落实的重点,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提升能解“问号”的能力素质。要“抬头看路”,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做到对国家大政方针“如数家珍”,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要“埋头拉车”,在“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干好本职工作、分内之事,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学习,不断拓展“知识半径”、克服“本领恐慌”。要“问计于民”,常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多到群众中找办法、找经验、找灵感,从群众中汲取解“问号”的智慧和力量。
《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问题意识说到底是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从问题中找办法、寻先机、求突破,以“乘风破浪正当时”的昂扬姿态,在赶考路上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