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全面推开村委会规模调整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调查研究的通知》(清改组发[2014]1号)以及《关于开展全面推开村委会规模调研工作专题调研有关事项的通知》(清委农办函[2014]37号)的工作要求,我市迅速成立了为由巫定敬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市府办、组织部、农委办、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供销社等有关单位人员任成员的全面推开村委会规模调整工作专题调研组,10月16日,市调研组组长巫定敬副市长召集相关单位人员在综合楼九楼会议室开调研组工作会议,制定《英德市全面推开村委会规模调研工作方案》。
为准确掌握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评估村委会规模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市调研组分为4个专题调研小组,按片区划分每个小组负责6个镇的实地调研。10月20日-25日,4个专题调研组分别到各镇(街)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及召开座谈会形式,主要约谈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行政村(居)支书、主任、村民小组代表。市调研组共走访乡镇18个,约谈干部665人,村民小组代表186人,共851人。较全面地了解目前英德市农村基层治理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乡镇农村基层治理的情况
1、目前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的数量。
英德市辖24个镇(街),299个行政村(其中42个居委),3526个自然村,6276个村民小组。
2、当前在行政村、村民小组(自然村)中,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及村民理事会的设置情况和各种组织的运作情况、主要存在问题。
英德市有经济联社282个,经济社6340个。截止至2014年9月,我市在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中共设立片区党总支部27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2524个,村民理事会3263个。其中,西牛镇作为清远市三个试点镇之一,已成立片区党总支部10个,社会综合服务站13个,村(居)党支部131个,调整设置村(居)委会130个,村民理事会135个。
目前各种村级基层组织已全面进入正常工作阶段,但发挥的组织作用不明显,组织运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理事会会长和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百分比偏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村中发展。二是当前农村能人常年外出,留在本地的人才干部短缺,尤其是党员老龄化严重,形成空心村、空巢村、无党员村,当选的理事会会长和党支部书记素质偏低。三是由于地域差异,各村组或自然村发展参差不齐,大部分村组无集体收入,组织无最基本运作经费。在没有经济补贴的情况下,党支部和理事会成员通常无偿甚至倒贴为村民服务,在处理村中事务时难免遭到村民或家属误解,吃力不讨好,各项工作难以推动。四是大部份村组或自然村无公共的活动场所,存在支部支部的牌匾无处安放的现象,党员大会、村民会议也常经无场所而难召开。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对于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和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均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操作指引。
3、村民小组(自然村)干部待遇情况、资金来源情况。
村民小组长待遇参差不齐,视各镇各行政村各村小组的经济状况而定。集体经济收入高的村组干部待遇高,如桥头镇村组干部平均一年有1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低或无收入的村组干部待遇则仅有年终的“利市”100、200元甚至无。总的来看,村小组干部收入补贴大部分来源村集体土地、山林、鱼塘等的承包款或镇政府“以奖代补”方式发放的奖金。
4、下移后的村委会成员是否领取报酬,报酬从何渠道解决。
目前下移后的村委会成员是没有领取报酬,但按目前农村实际情况,领取合理的报酬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在薄弱的山区经济面前,保障村干部的生活,使干部能安心做事非常关键,建议除发动下移后的村委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外,还应采取市、县、镇三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
5、行政村、村民小组(自然村)集体资产情况、收入情况及主要来源。
行政村(片)、村民小组(自然村)集体资产主要为各村现时所使用的办公楼以及办公设备,少数村则还包括水电站、山塘、山地生态林等。各行政村、村民小组(自然村)的集体资产不均衡,如大湾镇古道村集体资产为174.61万元,而上坝村则只有3.35万元。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