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乔杰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线上线下的家长、校友、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金秋九月,风清气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全体师生员工,对两千多名新同学加入北大医学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经过不懈的拼搏努力,从千万人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顶尖医学学府的一员;热忱欢迎大家,加入到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厚道北医,成为这个温暖大家庭的成员。进入大学校园,是你们真正离开小家,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从此以后,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北医人”。相信很多同学在考入北大医学之前,都对北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北医是1912年10月26日,中国人自己举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今天的北医,集医教研为一身,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范围内学科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今天的北医,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六十多个省部级实验室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让北医的精神得以代代传承,北医人也不负使命,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角落,承担起了守护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的责任。1926届的毕业生贺诚将军,是中国红军卫生事业的开拓者;1950届毕业生顾方舟院士,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他参与研发的家喻户晓的“小糖丸”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免受残疾的痛苦;1955届毕业生屠呦呦教授,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1960届毕业生钟南山院士,80多岁高龄仍健步如飞,带领全国医务人员共同抗击疫情。而当这样的一个个北医人汇聚在一起,北医的精神便迸发出更大力量。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抗震救灾,北大医学人都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勇于担当,做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压舱石”;无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22年即将开幕的冬奥会,背后都有北大医学人默默付出的身影。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北大国家援鄂医疗队,四百多名白衣战士逆行而上,承担起重症救治的任务。作为医疗队的一员,在和大家一起战斗的80个日日夜夜中,我看到了进入隔离病房前,队员们洋溢着斗志和信心,比着胜利的剪刀手;也看到了摘下口罩后,尽管被勒出深深痕迹,却依旧明媚的笑脸;更看到了他们讨论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时的沉稳冷静;当然,最快乐的是看到了危重患者转危为安时,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们溢于言表的欣慰和喜悦。这,就是北大医学;这,就是北大医学人。心怀家国天下、成就栋梁之才。在中国我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与祖国同行”。希望你们如李大钊先生所书“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北医人。同学们,你们在最好的时代选择了投身医学事业的最好殿堂。大道所向,大任所系,大师所聚,这样的北大医学,你怎能不爱,又岂能辜负?所以在这里,对同学们,我还想讲三点期望:第一个期望:博学而后成医。你们收到通知书只是阶段胜利,踏入校园必须从头再来。北大医学,踏实勤奋、诚信友善是基础,严谨求实、敬业奉献是日常,持之以恒、初心不改是目标。在这里,你想要的样子北医都有!如今的北医,西北区新科技大楼已经竣工——8.3万平方米,是北京大学最大的单体建筑,将为你们学思践悟提供最先进的科研平台;你们右手边的体育场馆,是北京高校环境最好的体育馆,供你们激扬青春一展拳脚;图书馆重建日夜赶工,为你们求学深耕保驾护航;食堂改造圆满完成,家的味道萦绕飘香。北大医学更是汇聚了国内医学科学领域的大师和专家。基础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先生,现在已经93岁高龄了,仍然坚守在科研教学事业的第一线。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