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心,行以致远——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21届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彭凯平各位新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彭凯平,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欢迎2021年入学的所有本科新生!与往年一样,我还是要先祝贺你们成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大家庭的一员。今年我们社科实验班共录取了124名同学,包括56名外国留学生。从这一时刻起,你们的名字与人生将注定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同不同意,你都已经被烙上了“清华社科人”的印章。也就是说,不管你走到哪里,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嫁给哪个民族的小伙子,或者娶了哪个国家的美眉等等,你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华社科人”。这个印章将陪伴从今天起你今后的整个人生。当然,我希望它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奋斗、荣誉、成就、幸福;也同时希望你们也能用一生的时间给它带来荣光、价值、回忆与思念。在今年五月举行的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时,有很多清华社科的毕业生重回母校,重温年少时光,有些毕业生甚至都已年逾古稀。他们重走荷塘路,然岁月已沾衣。但是无论是岁月留痕,还是风华正茂,所有的清华社科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这里变得更加美好。这不仅仅是情怀,更是清华社科百年传承、薪火相续的一种永不停息的向上精神。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位同学知道,你们走进的这所学院,是清华大学最为悠久的学院。尽管今天大家所加入的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是2012年才正式成立,但这里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创新的未来憧憬。1911年,早在清华大学创建伊始就有现代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只是当年,这些学科不是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名字出现。除了知名的四大先生为社科学院打下了坚实的人文与科学基础,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奠基人,很多都曾经在这里学习或执教过,也铸就了清华社科辉煌的文化底蕴。这些人包括费孝通、潘光旦、陈达、陈岱孙、王亚南、刘大中、萧公权、钱端升、张奚若、孙国华、唐钺、周先庚等。百年风雨,社科学院几经变迁,到今天越来越展现出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魅力。你们所加入的这所学院是全中国社会科学布局最为全面的一个学院,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所多学科构成的实体性学院;这个综合性的学院支撑了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四个一级学科。学院的多学科和跨学科交融是我们的特色,更是我们的优势,能够不受级别的诱惑和评估的势利,不把社会科学分裂成不同学院的也只有我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了!正是由于这样的综合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夯实与稳固,清华社科学院近些年来群星闪耀,截止到2021年8月,我们学院共有教师80人,学院教授所获得的国家级和校级的荣誉头衔更是数不胜数。我们有两位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社会学李强、国际关系学阎学通),长江特聘教授7位(景军、李稻葵、任剑涛、龙登高、刘嘉、金赛男);杰出青年教授汤珂;青年长江学者王天夫、庞珣、孟天广、漆海霞、唐晓阳、严飞、戎珂;海外优青教授何吉波;还有很多很多的学术新人开始在各个领域展露头角。人才教授的比例在清华大学文科院系中名列前茅。所以,这是一个值得你为之奋斗的学院。如果你今天回去向家长与朋友们用一句话来形容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那么我建议你这样描绘她——“那里是人类科学最后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因为那里研究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人和人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值得你奋斗的时代。此时此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旧猖獗,国内也出现了变种病毒德尔塔的在多地的反弹传播。疫情的的确确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并且在更大范围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轨迹,但守望相助的温暖是抵消困境的良药。与一年半前疫情刚爆发时相比,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表现得更加成熟、更加有秩序,也更能坦然地面对各种管控。这说明,我们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学习到了很多,也变得更加智慧、理性与平和,对疫情的心理承受力变成更加强大。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造就不同的历史,我希望你们能为中国,也为清华社科造就新的历史!那么,我今年对新同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