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放管服”: 为企业添活力 让百姓办事易2019年08月23日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企业和群众难点痛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放管服”工作,多次就深化“放管服”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各地以此发力,一场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得到企业、群众一齐“点赞”。直面沉疴解决办事难“我们提交材料后,半个月就办完了变更采矿方式的审批手续。”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政务大厅,正在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审批的王永亮告诉记者。据了解,以往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需要2个多月,现在变“串联”为“并联”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我们把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解决群众办事困难紧密结合,找到找准业务办理中的堵点和痛点。”内蒙古自然资源政务大厅党支部书记杨双说。“针对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近期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间,比如把矿业权审批时限从过去22个工作日压减到13个工作日,企业反响很好。”内蒙古自然资源厅矿业权管理处处长王博峰说。“我们在‘简’字上出真招,尽可能优化、合并可同步办理的审批事项,简化要件材料。”该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田野说。深化“放管服”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当前全国多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在上海,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正加快建立,企业和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吉林省应急管理厅拟定《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43项措施》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27项保障措施》,进一步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多般“武艺”深化“放管服”“不见面审批”“一窗服务”“单一窗口”“减证便民”……针对群众办事难、跑腿多、耗时长、“奇葩证明”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动真格、出实招,着力推动改革。江苏省推行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主要内容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全省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不见面审批”改革方案和清单,覆盖面不断扩大,便利度显著提高。“我们这里开办企业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南京市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张文健说,依托“银政合作”,银行网点导办人员可帮助经办人完成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设立登记等。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数据,审查电子签名、文件内容,进行网上受理、核准。目前,这个区合作银行有8家,代办网点30个,去年办理全程电子化公司登记1800余户。浙江省德清县发改局推出“一窗服务”,实现了一窗咨询、收文和出件,并组建了一支专业、专职、高效的政府无偿代办队伍:政府代办员向企业无偿提供事前谋划服务,提出落地方案,协调具体事宜;业务办理时,无偿提供代跑代办、咨询指导、沟通协调等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通过在线平台进行项目申报;事后配套服务是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无偿协助开展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让企业省时、省心、省钱……呼和浩特海关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申报人通过电子口岸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有关单证和电子信息,相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数据信息并实施管理,争取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针对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奇葩证明”,司法部着力组织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明确清理原则,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络机制,制发部署工作文件等,专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处理群众投诉。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激发活力增强获得感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我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百姓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审批简了,跑腿少了。德清县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申请年产医用护理系列产品等,如今在1个窗口办理即可,而“放管服”改革以前需要跑7个窗口,申报材料也比以往减少了70多份。南京市最近启动政务服务个人办事“一证通”改革,首批119个涉及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健等7个部门的“一证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