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发表时间:2020-04-29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他指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以航天人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为早日实现航天梦、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1.“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制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作出的。抗美援朝期间,面对美国的核讹诈,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我们才能有巩固的国防”,并就发展原子武器、火箭等特种武器问题征询了有关科学家的意见。1955年年初的一次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并为此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同年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然而,1960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单方面撕毁援助协定,撤走了在华全部专家,这一举动激发了我们独立自主造原子弹的决心。毛泽东同志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来,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由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又一个自行研制原子弹并成功实施核爆炸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同一时期,我国的导弹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发射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我国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正式进入太空时代。而且,“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方面,均超过了苏美等国首颗卫星的水平。作为纪念,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上,“两弹一星”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2.“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中国人民宝贵精神品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宝贵精神的集中体现。科学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研制核武器更是要长期隐姓埋名,几乎与世隔绝,这就要求研制者们能够心有大我,淡泊名利,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甘当无名英雄。中国的“两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