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胡清惠2020年07月20日【核心提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城市嵌入式社区是我国各民族群众在城市中交错杂居的自然结果,也是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举措,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思路●民族平等、互相尊重是各民族成员交流往来的基本前提。只有平等团结的文化氛围形成后,不同民族成员才能实现心无芥蒂平等往来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于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我国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同时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确认识交融、切实尊重差异、逐步缩小差距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之后,地区封闭的壁垒被打破,民族交往交流进一步增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交融,逐步相互认同。民族交融是通过各民族长久以来共同居住生活、共同学习工作等交往交流活动,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特点与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优势,使每个民族的优势为其共赏共享,进而达到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发展的状态。交融的结果是各民族共同因素的增加,差异性的减少。当然,差异性并非不可逾越,共同性不会一蹴而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多,但民族差异还将长期存在。尊重差异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是历史的,而不是人为的。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反对“固化论”,对民族成员间自愿自然的交往、互动和学习不支持、不引导,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民族差异,以为这样才是团结和尊重。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在构筑民族的界墙,固化民族身份,与大势背道而驰。二是反对“同化论”,就是把促进交融等同于推进同化,试图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消除民族差别。我们需要清醒意识到,必须尊重规律,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把握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方向,既不能无视民族共性放弃引导,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忽视民族差异。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要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这是增进各民族共同性,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保障。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民族地区引领全国发展速度,但总体依然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我区处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然也要看到,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逐步缩小绝对差距是可以实现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大程度增加共同因素,最根本的是缩小发展差距、扩大改革发展的惠及面。在此基础处上,文化的交流、情感的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