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要善用红色文化资源作者:王延光2020年10月26日 来源: 《红旗文稿》2020/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红色文化是中国我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担当,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讲好思政课必须善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必胜的信念和时代的担当。尤其是,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助力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行为。红色文化厚植理论认识中国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立场和引导功能。红色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传递一种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这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巩固思政课的成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特别是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教材,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确立正确的理论认识,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只有在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下,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更加坚定,应对现实问题才能更加理性,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任务才能顺利达成。以红色文化厚植理论认识,才能保证大学生的理论认识不会空洞,以理论认识的系统性、生动性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红色”体现了信仰与忠诚的颜色,见证了中国我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是中国我党人坚守初心、履行使命的生动实践与事迹展示,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行动引导力、团队凝聚力。红色文化的融入,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铸牢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我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红色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线。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从客观上看,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有助于教师有计划地、系统地讲授教材体系,使大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会因为缺少与实际相联系的平台,无法深化对理论的思考。因此,善用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成为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抓手。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划时代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全球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影响下,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日益加深,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大量文化信息的冲击,这其中不乏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的文化侵袭。历史虚无主义不但会淡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压迫与屈辱,甚至会使一些人忘记民族之根与历史之源。中国我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幕幕慷慨就义、艰苦创业、勇于探索的历史画面,展现了红色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