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综合交通运输70年发展变化综述2019年09月27日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仅有600多公里人马驿道,人们被禁锢在大山里,与世隔绝,处于极端贫困之中。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耀眼光辉,怒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从零开始。70年沧桑巨变,如今,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5817千米公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138座各类桥梁飞跨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之上,修建了通省达边的交通网络。一条修了20年的绝壁公路怒江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形成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四山夹三江”的特殊地形地貌,使修路架桥异常艰难。1956年8月27日,怒江州第一条公路瓦(窑)贡(山)公路动工新建,代号S228线,全长343公里(怒江州境内290公里),怒江州公路建设从此翻开全新的一页。因绝大部分路段穿行于怒江大峡谷悬崖峭壁中,到1973年5月1日公路通车时,这条沿江绝壁公路前后修了20年,怒江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工程最为艰巨的匹河至贡山(碧福贡公路)段,当时定名为“云南156工程”,实行军事化管理,1970年2月,从丽江、迪庆、怒江三个地州12个县组织5000多民工,编为2个工程团33个连攻坚决战。进入新时代,老路焕发新风貌。瓦贡公路六库至丙中洛段改称为“怒江美丽公路”,即将于2019年底改扩建完成,同步还开展慢行绿道路系统、智慧平台、路域环境整治、民族特色村镇等项目,建成美丽公路、生态路、景观路和旅游路,成为沿线30多万人的脱贫路、民族团结路、幸福路。一座独龙族人民心中的丰碑一谈起公路,全国道德模范、老县长高德荣无比激动,他满怀感恩地说,独龙江公路使独龙族人民获得了“新生”。曾经,独龙族人民行路靠砍刀开路、攀藤附葛而行,过江靠溜索、竹筏。多少年来,独龙族人民世世代代翘首以待,梦想着能够拥有一条通向祖国内地的幸福之路。1995年国庆节这一天,独龙江公路正式开工,4100多名独龙族同胞身着盛装敲着芒锣,用独龙族传统的剽牛活动纪念这个幸福的日子。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让独龙族人民在进入新世纪前获得了“新生”。2010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投资7.8亿元改造独龙江公路。其中,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彻底解决了半年雪封山问题,使行车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多小时,让独龙族人民真正有了现代文明之路。2018年底,独龙族群众实现了整族脱贫,从封闭、保守、落后的民族“直过区”快步迈向小康社会。一条钢铁“巨龙”飞跃大峡谷怒江州境内因有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三大水系及其177条一级支流,山险水急,沟壑纵横。在缺少过江桥梁的时期,怒江各族群众依靠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征服天堑阻遏。到1980年,怒江共有61对跨江溜索,每年都会发生人、畜坠落江水的悲惨事故。1959年8月竣工通车的泸水市跃进桥是怒江州第一座跨江汽车吊桥,此后50年间,跨江桥梁建设进度非常缓慢,且以人马吊桥和拖拉机吊桥为主。“过江难”问题极大制约了怒江的发展。2010年底,福贡县拉马底村“索道医生”邓前堆过溜巡医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交通运输部分两批将“三江”上的42对溜索改造成36座各类公路跨江桥梁,只留下几对溜索作为怒江特色旅游项目,彻底解决了怒江“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改善了怒江州内路网结构,加快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脱贫致富步伐。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江工具退出了历史舞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深受过江之苦的怒江各族人民,把桥梁比喻为彩虹,一桥架通百业兴。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委会乔马嘎小组村民长期靠溜索过江,辛苦种出来的5000亩优质草果销售非常困难。2018年12月30日,长130米、荷载15吨、总投资508万余元的“乔马桥”如彩虹般飞跃怒江,连接东西两岸,乔马嘎几代人的桥梁梦想实现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这是一座产业桥、幸福桥,它连接了我们的好日子。”小组长普友博说,桥架起来了,村民都在准备建盖新房、买车子,发展林下种植,建设民族旅游特色村寨,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如今,怒江州境内,138座各类跨江桥梁穿梭于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峡谷和澜沧江峡谷之中,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