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司法作风建设 筑牢司法为民根基马国伟2019-06-0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为民司法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应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脚踏实地司法为民,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职责使命的司法队伍。秉持和践行司法为民,作风建设是关键。转变作风,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司法为民的正确方向;整顿作风,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职责使命、经得起风浪考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法院队伍,是司法为民的必要条件;端正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民司法的必然要求。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制胜法宝,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站高望远,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铁心追寻、稳如磐石,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坚决转变作风,脚踏实地司法为民,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践行司法为民,关键在于破除和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民法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在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法本领的增强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时刻考虑如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作最崇高的政治责任,与人民群众情相系、心相连,用真心贯彻司法为民,回应人民群众诉求。通过不断整顿司法作风遏制“庸、散、懒、乱”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激发真抓实干、履职尽责的干劲,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转变司法作风的核心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在重要讲话和原文原著“源头活水”中,特别是关于政法工作、法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中找方向、找方法、找依据。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持之以恒学,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不断学习中对标对表、纠偏正向,融会贯通、知行合一,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公仆意识、强化服务观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度、学透一层,给全体干警做示范、做引领、做表率;以大学习带动司法作风大转变,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转变司法作风的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政治建设、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学风文风会风四个方面为重点,突出问题查摆和健全制度机制。紧紧围绕司法为民,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进行对照检查,深刻审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是否牢固;聚焦病灶、找准症结、深挖根源,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把问责作为推动作风整顿的重要抓手,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精准问责,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要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解决面上问题、又解决实质问题的制度办法,填补空白、堵塞漏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转变司法作风的重点是加强窗口建设。建立好导诉服务区、立案接待区、执行接待区、多元化解区、信访接待区、便民服务区等功能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制作服务承诺、行为规范、风险提示、起诉立案、信访指南、司法救助等服务项目,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便民基础建设,畅通诉求解决渠道,完善诉讼服务举措。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导诉台,安排专人引导当事人立案、咨询,告知诉讼流程以及诉讼风险,用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优质服务,来传达司法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了解。坚持上门立案和巡回审判,让人民群众体会到为民司法的便捷与贴心。制定和完善登记立案、司法公开、便民诉讼、文明接待
如有类似需求,请找作者:网络整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