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 公司的 CEO ,Tony Fadell ,在接受 Dezeen 的独家采访时说道:「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家里所有用电的装置都会数字化智能化。」
Nest 集团在今年刚刚被 Google 以 32 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作为一家智能家居装置公司,Nest 一直致力于把人类的住所变得智能, 让住户体验到更绿色,更节能,更安全的居住环境。该公司的宗旨是「让家变得像智能手机一样贴心」。目前,他们有一款智能温度器,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是否在家来调节供水温度。还有一个会根据一氧化碳指数来随时关闭热水器以避免危险的传感器。
Nest Thermostat
Fadell说:「我们想让平日家中那些如烟雾报警器一样碍眼的产品,变得更加与环境融合。用户不再觉得这些平时根本用不上的装置是种累赘,反过来他们会去主动地欣赏,希望这些仪器挂在墙上,而不是藏起来。」
同时,Fadell 也直言不讳地承认,所谓的「互联网化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其实是只业界内的一个噱头而已。
Tony Fadell 担任过苹果公司的行政主管,他在 2010 年合作创立了 Nest 公司。Google 对于该品牌的认可也体现了这个互联网数据巨头也对家具智能化有着很高的期望。
Fadell 拒绝透露Nest 公司下一个家居产品将会是什么,他说,任何自从我们孩时就还未被解决的问题都会为我们带来反思并加以设计的灵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经整理后的对 Fadell 的采访:
Dan Howarth: 跟我们谈谈 Nest 吧。
Tony Fadell: Nest 是一家致力于让家变得更智能的公司。我们在努力的是让消费者意识到住在那样的家里,是更绿色环保,更节能省源,更舒适安全的。我们会让普通家里那些碍眼的装置变得更与环境相衬。你会喜欢看着它,把它挂在墙上而不是试图藏起来。同时我们也想让「家」变得更懂你,那些应用的技术和系统是内嵌在整个家居环境中的,而不像你拿着的手机之类的。我们尽量摒弃那些可有可无的鸡肋设计。
Dan: 你们现在已经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Tony: 有一款温度器。它可以是有线或是无线的。温度器一般是和家里的热水器系统连接的。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的热水器一年要消耗 66% 的电量。在美国,温度器的使用率是 100% , 而在英国只有 40% 。
于是我们专门为英国人设计了整套的产品,不仅仅是从美观的角度。这种温度器简单易懂,而且还能通过研究你的用电习惯来节省家里的最大能耗家电的用电量。当你不在家的时候,它能自动关闭系统。当然你也可以用手机来远程调节温度,这样你回家时的热水温度刚刚好。我们做的温度器彻底颠覆以往的丑陋设计,温度器变得不再是一个白色碍眼又让人费解的盒子。
还有一款产品叫做 「Nest Protect」,是个烟雾和一氧化碳探测仪。对于传统的烟雾警报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它们长得那么丑?为什么警报器竟然会因为电量低而在半夜把我们吵醒?为什么它们不能随时通知我们家里的情况?为什么产品与我们交流起来那么困难?为什么它们只能预警却不能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正是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使得我们团队想要把智能手机一般的精确贴心的服务赋予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不但让你有更为舒适的体验,而且更安全更环保。
Dan: 那还有些什么样的产品你们正在研发呢?
Tony: 当然还有一系列的东西我们想要做出来啦,不过今天我们还没做好准备来介绍它们。但是如果你回家看看有什么是你打小就觉得还没解决的问题,那可能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呢。
Dan: 我们距离这个联网的智能家居的构想完全实现大概还有多远呢?
Tony: 其实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有一个联网的家,这是通过宽频通讯来获得语音和数据的。但问题是,家里的装置如何联接?每个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方式。那么这些产品都需要有屏幕显示吗?它们的功能不需要发生与今天不同的变化吗?不然。现在的很多产品其实仅仅满足了最为基本的功能而已。
除了手机和电脑,其实我们现在的家里的很多电器只是用电线连着,而不含任何数字化信息。我觉得在未来的十年内,所有的电气产品都会数字化。巨大的变化将会发生。可能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未来的产品有什么变化,但是它们将变得功能无比强大,强大到不需要你来操心便处理好一切家里的事务。
Dan: 如果互联网消失了呢?
Tony: 我们要确保产品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能照常工作。它们能记住用户习惯,比方你早晨打开开关晚上关掉。但这些数据只被记忆在那些装置上,而不是链接到互联网去产生其他作用。那么你也需要问,如果用户需要远程操控,或者想要提取用电用水的历史记录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需要联网来解决呢?当然,在这两者情况下你想要数据联通,我们会通过服务器储存数据来解决问题。
Dan: 谁对储存的数据拥有所有权?
Tony: 那当然是属于用户的。跟我们没关系。我们不做任何倒卖或者公布数据的事。收集的数据只会被用来跟踪用户习惯以及改进产品。
Dan: 你们公司最近被 Google 收购了。那么收购之后,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
Tony: Google 能帮我们实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我们会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加速产品升级,然后用更多的资源做更大胆的设计。同时,在未来的几周甚至是两年内,所有产品会一直处在调试状态。
Dan: 那关于「互联网化」呢?
Tony: 啧啧。
Dan: 怎么,你不喜欢这种叫法?
Tony: 人们买的不是「互联网化」,没人在乎那些智能的「互联网化」。人们在乎的是一个产品能做什么,并且优于其他。「互联网化」只是个业界内的行话来忽悠人们一些没意义的东西。这只是个能让股价上涨的术语,而对普通消费者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不认可。这有点类似 70 年代的个人电脑,所有人都听人说该要有台电脑,但是那时候电脑能做什么呢?因此,我们从来不说我们做的是「互联网化」的温度器或是「互联网化」的探测仪。这些产品都是独立运作的。然而,当它们变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做很多独立装置做不到的神奇的事情。所以,当你在家里安装了 「Nest Protect」 和 「Nest Thermostat」 ,你基本就没后顾之忧了。如果烟雾警报器触发,那温度器会关闭热水器这个最主要的一氧化碳来源。如果家里太热,那么温度器会自动降低室温。你不用做任何事情。
Dan: 那么会有人对于这种全智能化的技术感到不安吗?它能了解你的一切。
Tony: 那是必然啊。在切身体会之前,大家都会对这种智能化的技术紧张担忧,但使用之后,一下就了解到好处所在。人有种对于新生事物警觉的本能,好比当时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争议。去引发一场讨论实在是番正常积极的事。退一步讲,没人逼着你去用这些智能产品啊。
Dan: 未来,什么样的东西会被安装在家里,这些装置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吗?
Tony: 举个就在身边的例子,智能手机嘛。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超级传感器带在身边。变不变化,这完全取决于个体。数据保密性是另一回事。那么我们的产品是在家里的,可是用户又不是成天都呆在家。反过来智能手机倒是一直跟着你。里面储存着各种关于你的信息,你的照片,音乐,短信,推特,还有电子邮件。都在里面。那人们早在担忧信息安全之前已经认可了智能手机,而现在反过来又去质疑智能化了。但人们就是这样,有时候引起个结,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Dan: 现在有各种各样关于新家居科技的说法,那又有多少会真的被广发应用呢?
Tony: 我觉得关键是方便与否。我们以前常常谈论 「RFID」(无线射频识别),那可是 00 年代中期的大事。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在每个零售商店都会有 「RFID」 来帮助管理货存和仓库。但我就觉得那不会太快,你去想想过了多久条形码扫描器才被应用到市面上的? 条形码识别器是在60年代末,70 年代初发明的,可是最终在 80 年代末才被应用的。类似的东西往往需要适应期。再比方以后钱包的消失,你以后不再需要钱包,所有卡或者现金都会以另外的形式装进你的手机。那我觉得这也会马上发生吗?或许吧。但总归不会有人们的想法来得快。因为这样的变化需要一整个产业的变化。所以只有当条形码到处都是的时候,相应的扫描器才真正出现。
Dan: 那你觉得这个过程同样适用于家居智能装置吗?这个系统只有等到所有的装置都转型并且相互联接才能被全面使用吗?
Tony: 很多人都说,你要做太多的努力和改变才能让这个构想美梦成真,你需要一个「智能之家」。你看,又来了个我不喜欢的词儿。其实要不是造个新房子或商业大楼,没人会买平台。没人会想要一套全新的系统,没人会为一个远程操控的照明系统花费3万美金。更多的人对现下的家居已然感到满意。
但如果你仅仅是想在家里换一个装置,那也没问题。我们在 Nest 的目标是逐步改造那些碍眼的家居装置,无论它们数字化连接与否。当你置换得越来越多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系统。与此同时,我同样也不会认为大家要全面抛弃旧的家居模式去做一次性的智能化。我不觉得会有完美无缺的家。每个人都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和适应才行。
Dan: 那你们的产品现在价格是否适中呢?
Tony: 嗯,那款 「 Nest Thermostat 」 现在售价 179 英镑。但其实和消耗掉的电费相比其实微不足道。我们的统计显示,排除人们在家的频率和用电使用习惯,平均每个温度器能让一个家庭剩下 20% 的电。你要是每年能省 20% 的电费,那温度器的这点钱岂不是不在话下。
文章来自设计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