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出来的《穹顶之下》今天终于有时间看了,片里专业的东西确实不能完全懂(文科智商偏低者),但“环保”一词连我妈这样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老提在口里,说明确实我们要正面去挑战这个坎儿,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或者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知道背后的利益牵绊,是不是我的良知被利用了,但如果每个看了的人都对雾霾有一些认识,对环保有一些行动支持,这样的目的对于普通的我来说也足够单纯,也应为《穹顶之下》点赞。看完今天微博的大肆讨论,也想说说鄙人的小小的单纯的看法。
很多人批评柴静拿自己女儿作为由头打感情牌,“先天性肿瘤”与“雾霾”关系有待验证。但是个人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网络传播中还是以感性为主,理性很难做到严谨与传播相结合,(这个是畸形的网络社会么)所以以女儿来说故事仅仅是考虑传播的广度多一点,只是想把大众能投入得带到故事中去,大众的首先关注点无论是感动还是理性看雾霾,入坑了就行,不是么?很多专家说视频不够专业,犯了许多错误。大家也别忙着拿砖头砸专家,感觉十分需要这样的声音呀,专家们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应该怎么办,最终造福大众。但是只做不说那只落的瞎bb一词了。还有人批评柴静的“开绿灯”。我认为中国人可被开绿灯的已经很少,被开绿灯来宣传环保的更少,柴静这样利用绿灯不是好事吗?
一个新生儿出来,肯定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质疑声不断也十分正常。但是单纯就《穹顶之下》唤起我们对环保和对雾霾的重视,人们开始有意识去希望改善身处的环境这个意义来说,它对中国来说不是十分必要吗?在这种严肃的话题下,竟出现什么美国产子柴静的吸烟史,真是跑弯了路。专家也少说废话,切切实实做出实际才是正确的质疑。中国的纪录片科普片也真是数量少的可怜,说不定这次的《穹顶之下》的大热,带来这类型片子的潮流也是好事,就业医疗什么的我们一点都不了解,而且至起码比粉丝电影“综艺电影”要强吧。
批评是需要的,无论是对《穹顶之下》还是对加深大众对雾霾的认识。但是请网友们就事论事,自媒体都出来了就别像空间狗那么非主流。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