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忙吧,当人们说今天朋友圈被柴静刷屏的时候,我很意外。还看到一个朋友说,(对刷屏)真心反感。
到了晚上,大致了解了一下,说是柴静“自费百万”拍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
我很忙,也没时间去点击她耗费巨资的纪录片。除了刮大风下大雨,我每天都生活在雾霾中,对此危害深有体会。每当达到中度污染的时候,我的鼻子就会有反应,种种不适感扑面而来。当重度污染来临时,末日感油然而生,因为你无处可避,“无所逃于天地间”在这一刻如此真实。
每个人都是雾都孤儿。在内心几乎都成了口罩党。
我还记得,在2014年初,连续二十来天(或许更长)的雾霾天气,使我心情压抑。那种压抑的感觉,就像看到在油价下跌时相关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调高汽油消费税一样,夹杂着莫名而无力的愤懑。
而且无处发泄。
此外,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空气净化器的,他在朋友圈里每天对朋友们展示的关于雾霾危害的信息。有好几次,我认为应该拉黑他,因为这些非常恐怖的信息,足以使我觉得应该死过一百次。而我竟然还活着,也颇使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人是鬼。
或者,大陆人都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对雾霾的危害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对于它的来源,也自信比较了解。至于怎么解决,我认为也很简单:大家想一想所谓的“APEC蓝”和“公祭蓝”之类,就知道治理雾霾该怎么做了。
听说柴静的片子获得人民网的力推。我觉得能被人民网推起来的,大家看着得长个心眼儿。人民网讲究党性,爱憎分明,敌我意识特别强烈,柴静被推,一定有其道理。同样是一些关于其他问题的纪录片,连问世的机会都没有,遑论获得中央级网媒力荐。
所谓“长个心眼儿”,主要是关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像雾霾这么比较严肃的环保议题,还是应该多看看相对严肃的文献以及国外的文章。人是观念的动物,在有心者的引导下,不少人已经觉得汽车尾气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像这类观念一旦根深蒂固,就不容易扭转。
我很忙,还要看足球(矿区德比)。下面,关于柴静的纪录片,我未经同意,再抄录朋友圈一些言论,供各位参考(被抄者如有不适,请告诉我,我会及时纠正):
天书:作为体制内的人,柴静获得了她的话语空间,这个话语空间也是体制默许给她的。作为她自主的创作,别说这个片子,就是片中所涉及的这些数据就无法获得。
大致看了下,柴静的这个片子还是一贯套路:将政府的责任推给全社会,雾霾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你们民众烧煤炉、开汽车、要经济发展的代价,政府也是无奈的。现在要全民动员了,大家要提高环境意识了,说不定接下来要提增环境税了!
我不是没做过纪录片,做纪录片不是这个做法的。这样的秀显然是精心策划的。
莫之许:我再问个问题: 别说个人了,就算是新浪这些门户网站,至今没有新闻采访资格。独立纪录片其实就是地下纪录片,去年宋庄独立电影节,更是被强行叫停。没有体制许可,就无法面世。如今一个号称个人制作的纪录片横空出世,人民网同时推荐,这背后能没有点啥?你想都不想就转发,智商被清零了吗?
张雪忠:柴静女士关于雾霾的纪录片能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其实并不奇怪:1、这一纪录片聚焦雾霾的来源和危害,但尚未触及根本性的制度成因;2、在这个时候展示雾霾这一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自党内政治来看亦是现任主政者所乐见的,因为他们当然不愿为前任们的积弊负责。
冉云飞: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
温克坚:真相就像洋葱,一层拨完后还有一层,越到后面,真相越让人恐惧,如果我们没有勇气面对最后的真相,那灾难会一直延续下去。
余磊:颗粒物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其中最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