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3日,
是第26个世界阅读日。
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阅读日”。
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阅读日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
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
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
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
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世界阅读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会举办各种主题的读书日系列活动,由此可见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读书确实是大事。有人说,从一定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
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有了文字和阅读,纵观上下数千年历史,发达的文明无不有昌盛的文化教育和庞大的知识阶层,而书写和阅读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唯一渠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校园图书馆都在走向转型的道路,我们不能再把校园图书馆当做一个单纯的知识殿堂,而它更多地是承载着一种生活方式、知识流动的场所、人文互动的场所,以及休闲交流学习的场所。
这样一个阅读空间包含了开放、半开放和封闭式空间,这也给校园阅读场景的打造提供了多向可能性。
校园中的门厅、走廊、楼梯口、架空层、广场、草地都有可能成为师生的阅读空间,让阅读在学校自然而然发生。
传统的图书馆以“藏阅”为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需要美感提升的同时,更需要构建情景阅读。
要想让阅读无处不在,首先硬件—图书。多点位书籍存放则是实现泛在化阅读的首要条件。运用储物柜、书架等元素,将走廊丰富起来,形成交流共享区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自主互动交流的机会。
首先,可根据年段高低设置不同主题的阅读空间,难度由浅到深。再结合学生每年段的发展目标、能力培养的不同,走廊阅读空间的主题也应有所区分。
另外,可选取图书管理小帮手,由学生轮流进行班级图书管理,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对于书籍的爱护、责任感。
将闲置的学校楼道充分利用,依照学校楼道本身的建筑结构变化,增设主体性的阅读空间,营造半开放式的阅读空间。
可以根据学科分类设置阅读空间,能普及学科阅读的概念,实现阅读与学科学习、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空间,选择性阅读。
室外的非正式阅读空间的设计能够让学习和休闲互相关联,让阅读这一活动变得更加自由而生动。
户外漂流书屋,专属孩子的趣味书屋,创造户外阅读的场景,孩子在这里可以共享自己的书籍,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在未来空间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学习主动的参与者。除了对图书馆、走廊学习场景营造外,将泛在化阅读教室作为教室阅读场景的重点打造对象,也许一张表单、一面涂鸦墙、一个书盒等都能相互关联,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阅读场景。
作品来源:网络收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