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协同”上多下功夫

     【摘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引入“协同”理论与方法,推进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党建主体的高效合作及各种资源的高效聚合,构建基层党建制度运行机制、文化运行机制、资源运行机制、流程运行机制等多方协同的系统工作机制,是新时代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的创新手段。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协同”上多下功夫

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扩大党的覆盖面、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党建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基层党建组织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组织活动缺乏创新力,且与群众关切融入不够;党性教育形式与内容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等。

因此,打破不同党建主体间的壁垒,利用协同思维,构建结构化、网格化、资源整合化的区域基层党建体系,组织真正具有吸引力、教育性的党组织活动,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方向。

加强基层党建,需运用“协同思维”,建立“协同机制”,紧抓“协同要素”

党的十九大把“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宝贵经验。协同思维已经深入我国推进伟大事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基层党建工作也迫切需要跳出单一范畴、单一主体的局限,实现系统化、协同化、结构化的党建新格局。

要构建系统的区域基层党建体系,必须打破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主体之间的壁垒,运用协同思维确定多方主体的共同目标,切实整合、共享多方主体的各种资源,实现不同主体的高效合作及各种资源的高效聚合,构建动态的、开放的基层党建多方协同机制。

近几年,基层党建的协同创新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理论研究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搭建党建协同的组织架构、建立党建管理协同、落实党建协同的运行机制等;实践探索上,在上海、浙江等地,建立区域党委,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区域共建、抱团合作的运行体系,建立区域联建、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等。但总体来看,基层党建的协同范围还比较局限,协同运行系统尚未形成。

基层党建多方协同机制有效运行过程就是各子系统(或要素)相互耦合的联动过程,梳理其核心要素及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借鉴较为成熟的协同管理、知识协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领域,以及已有的党建协同的相关成果,可以得出,基层党建多方协同机制应包含制度、文化、知识、信息、资源、人才、流程等七个核心要素。针对这七个核心要素,应展开对多方协同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机制、文化机制、人才机制、流程机制等子系统及其互动机理的研究,构建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推动各要素发挥最大作用,最终使协同机制发挥真正作用。

制度运行机制是基层党建实现多方协同的外在保障,文化运行机制是基层党建实现多方协同的内在驱动

政府联合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成立区域化党建联盟,以推动区域发展、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为实现共同目标,通过制定党建协同方案、实施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等落实制度机制。首先,准确掌握基层党建多方协同政策与内涵,运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多方座谈、现代技术等方法,设计出科学化规范化操作性强的协同实施方案;其次,针对方案中涉及文化、资源、流程等运行机制的各项工作制定若干个落实制度,明确基层党建各方主体的职责;最后,建立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监督基层党建各方主体是否各尽其职。

与制度机制的外力强制干预特性相比,文化机制旨在形成具有自发、自愿、自觉等特性的自组织文化形态,即基层党建多方主体树立协同合作文化观念。首先,要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树立合作文化观念,即“共建、共联、共享”的协同价值观。其次,通过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谋、合作共促等一系列的基层党建协同实践,逐步增强多方主体价值观认同,实现自然合作文化的转变,牢固树立自觉自愿的协同合作文化观念。已有的基层党建协同模式实践,正是因为未形成一致认同的协同文化价值观,多方主体在协同合作中积极性不高,基层党建协同性效果不理想。因此,文化运行机制更深层次更持久地影响着多方协同机制的整体运行。

资源运行机制是基层党建实现多方协同的核心内容,流程运行机制是各种资源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实现多方协同的过程保证

区域化党建联盟聚集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从全局整体式发展视角出发,在政策制度保障和文化观念驱动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基层党建“人才、知识、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

首先,以区域发展为目标,设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教育等若干个版块的党建项目群,每个版块的项目群下设计具体可实施的项目,如“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精准扶贫项目”“矛盾纠纷处理项目”“权益诉讼项目”“传统文化培育项目”“水域(土壤、大气)环境保护项目”“科研人才培养项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等。

其次,设定各类项目的项目目标、具体内容与要求及考核指标等,按照项目需要,将不同党建主体下的多个党支部组建成某项目党支部(或党总支),明确不同党建主体的各党支部的任务与职责。

最后,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建立各类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信息化的党建项目管理,进而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各类基层党建项目推进时,要在制度政策保证下有效推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党员及群众的多向流动,打通知识资源在各方基层党建主体间的流通,增强各方基层党建主体在信息收集、传递等环节共享,真正实现人才、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党建协同。

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通过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设置“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路径,完成多方协同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全过程。政府牵头的经济社会发展类项目,应由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整合内部资源组建各类服务型、知识型等党支部“走出去”,积极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学校牵头的文化教育类项目,应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组建知识技术型、专业实践指导型、就业咨询型等党支部,学校“引进来”加强人才培养。对于某一党建主体的“走出去”路径即是协同合作对方党建主体的“引进来”路径,在流程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区域稳定发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效能“1+1>2”。

基层党建实现多方协同过程中,体系内多个机制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是实现协同机制稳定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指导下,在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下,以协同文化观念为驱动,通过合理的流程机制,整合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基层党建协同机制的高效运行。

(作者,顾姗姗,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部讲师)

【参考文献】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施小明等:《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协同机制》,《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来源: 人民论坛)

——— / END / ————


观点 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协同”上多下功夫

更多党建创新案例请加微信交流


观点 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协同”上多下功夫

我们是优秀党建案例的搬运工

作品来源:网络收集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作分享学习展示,请勿做他用。
部分作品搜集于网络,无署名作品请点击作品认领进行认领和申诉。

设计动态

诗言志,歌咏言——大足城南中学高中部诗院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2023-3-6 11:24:00

文化知库设计动态

两新党建|“三个精准”提升两新党建工作水平

2023-3-6 11:24: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