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比稿和招投标的理由

不参加比稿和招投标的理由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种风气,比稿!不管大大小小的项目,动不动就是招标、比稿。为了好象就是要赶国际流行,体现公平性竞争性,一定要给领导看给上级看,这个是很公平的,没有任何回扣任何个人利益的。

 果真如此么?我个人不敢苟同!

目前我这边谈的是中小型项目,价格范围在10万以下的,本人未参与和研究过百万的设计项目招标比稿,暂时不发表评论,但可以给大家提供个信息,就是最近又有一个香港设计师上告国家故宫博物院了,因为这位设计师参加了比稿设计稿没被采用,但却在最后发现自己的创意被采用了。

现在我再对目前社会上的比稿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下:

1、终级目标


在设计开始前,客户往往对比稿大肆宣扬炒作,强调自己的背景,突出项目的庞大,保证后续的更多机会,勾引得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优秀设计人蜂拥而上,干“才”碰上烈火,不求回报地发光发热。这下可就成就了客户方了,则集思广益,取百家之长,然后自己“综合代理”,或者找一家收费低廉的公司来具体执行。知识产权?法律是讲究证据的,何况,像这样的英雄“峰”会,你还不允许“英雄所见略同”吗?这样下来,在中国这个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的地方,比稿受益当然还是在客户这边了,有人会说,那这样的话不就失去一个机会了吗?

   我个人认为,这种机会风险系数远远超过利润系数,完全取决于各个公司的成本情况,如果人力和时间成本空余,参加也可以当成是个锻炼,说不定就成功了也说不定。

2、混水摸鱼法则
   在众多参加的比稿中,也就是大部分中小型比稿,客户方一般情况下是既不公开比稿消息,也不公开比稿名单,甚至不公开评判标准,一切尽在不言中,然后顺理成章地下落不明。参加单位不清楚游戏规则,不了解对手情况,闹了个“糊涂死”、“冤死”、“郁闷死”,最后烦死!
   比稿的不公平不公正也对半就出现在此类不透明的比稿当中,在邀请参加的时候,客户会花言巧语的勾引你参加的,会说出非常欣赏你们的设计,非常看好你们的话,让你觉得前途无限光明,稍微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然后就慢慢的受折磨了。不仅要提供设计想法,花时间去研究客户资料,然后加上可能中途的修改,你根本无法知道的对手情况。最后,客户可以抛出一句让你烦死到家的话:“领导不满意,觉得你们价格贵了点,选择了另外一家”,这个时候不知道你的心情是如何的?骂又骂不出口,打又打不到人!还是骂骂自己吧。

3、比稿带来的恶性循环
一开始设计公司们并不在乎竞争对手是谁,个个牛气十足,信心饱满,在客户的鼓动下,觉得自己应该是稳拿项目,于是十八般武艺样样过招,好了,过完招了,可问题是比稿只是针对性的设计,在风格上在定位需求上都非常局限,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参加的稿子,很有可能因为对方领导不喜欢而白费心思,于是在后面的比稿当中,无形就产生了一种情绪,应付了事,完全没有按照正常项目来操作,使得越比越不行,越比越落后的现象。

   为了五斗米开始了折腰。为了一个创意,一个标志,一款海报设计,不得不屈尊应战。最大的问题所在就是比稿前的价格未定,你使出全身功夫后,即使中了标,客户还要跟你进行一轮价格战,你不做了?好,他完全可以把你的设计想法交给便宜的公司做,你就认倒霉吧!

    恶性循环还包括:低价竞争、贿赂客户、扩大以及错误引导客户

总结:个人认为,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尽量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比稿,多利用这个时间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到了一定的级别和层次,客户也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一般如果自己有了一定的风格后,就会有固定的客户对象群,会产生很多机会,当然比稿在有些情况下还是会有比较公平的。但目前国内的环境,大部分还是流程很不公平,对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是非常的不合理。这里讨论不是就断然否决比稿的优点,它的优点还是有的,但个人认为这些优点的体现主要还是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上才能体现。如果客户的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混水摸鱼的心态来操作的话。那就是大打折扣了。

比稿警训:

1、饿死也不参加比稿。
2、有回扣、关系者,忽略第一条。
3、设计实力强劲,价格却非常便宜者忽略第一条。
4、比稿前尽量定好价格,跟负责客户谈好大致范围。以免进入价格陷阱。
5、实在想参加,请务必多跟联系人电话沟通,沟通再沟通。
6、了解竞争对手情况。
7、做好吃亏准备,如无此心理准备,参考第一条。
8、参加三次比稿都未中标,请参考第一条。

设计头条

乙方眼中的20大“差评”广告主

2015-11-24 12:05:10

设计头条

创意人,你为什么要比稿?

2015-11-24 12:27: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